| 盘点 | 步骤 | 注意点 |
|---|---|---|
| Naviance | 学校管理、升学指导、记录活动与成绩 | 需定期更新,避免信息过时 |
| Common App | 填写申请表、上传材料、提交至多所院校 | 注意截止日期,避免格式错误 |
去年秋天,我一个朋友小林在准备申请美国大学的时候,差点因为搞混 Naviance 和 Common App 耽误了时间。他以为 Naviance 就是申请系统,结果发现它只是用来记录和规划的工具,真正要填的是 Common App。他花了一个月才弄清楚两者的区别,错过了部分学校的提前申请时间。这让我意识到,对留学生来说,了解这两个平台的用途和操作方法真的太重要了。 Naviance 是学校用来管理学生信息的平台,尤其在美国本土高中里很常见。比如 UBC(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就要求学生通过 Naviance 提交成绩单和推荐信。如果你的学校用 Naviance,那你必须知道怎么登录、怎么更新个人信息,甚至怎么和升学顾问沟通。别小看这些细节,一旦出错,可能会影响你的申请材料是否及时送达。 Common App 则是申请大学的核心平台,几乎所有美国大学都接受这个系统。比如 NYU(纽约大学)就明确说明,他们只接受 Common App 或 Coalition App 的申请。你需要在这里填写个人资料、写文书、上传成绩单和推荐信。但要注意的是,每个学校可能有额外的补充材料,比如斯坦福大学需要额外的短文,而加州大学系统则有自己的独立申请系统。 很多人会问,为什么不能只用一个平台?其实 Naviance 更像“后台”,负责收集和整理你的一切学术和课外活动数据,而 Common App 是“前台”,直接面向大学招生官。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比如你在 Naviance 上记录的志愿服务小时数,可能会被自动同步到 Common App 的活动列表中,这样你就不需要重复输入。 使用 Naviance 时,记得经常检查自己的信息是否完整。有些学校会通过 Naviance 向你发送通知,比如提醒你提交推荐信或参加面试。如果你忽略了这些信息,可能会错过重要的申请节点。比如波士顿大学就曾因为学生没有及时提交材料而影响了录取结果。 Common App 的文书部分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很多同学为了省事,直接复制粘贴模板,结果被招生官一眼看出套路。比如哈佛大学的招生官就曾公开表示,他们最讨厌那些千篇一律的文书。所以一定要根据每所学校的特点来调整内容,展现真实的自己。 申请过程中,时间管理也很关键。Common App 的截止日期通常在1月初,而一些学校的提前申请可能在11月就截止了。比如普林斯顿大学的早申截止日期是11月1日,如果你还没准备好,就可能失去机会。建议提前一个月开始准备,留出时间修改文书和审核材料。 如果你的学校没有使用 Naviance,也不要担心。你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记录自己的活动和成绩,比如用 Excel 表格或者 Google Docs。关键是确保所有信息准确无误,并且能够快速找到。比如一些国际学校的学生会用 Google Drive 来保存推荐信和成绩单,方便随时调用。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点是,不同大学对推荐信的要求不同。有的学校只需要一封,有的可能需要两封。比如耶鲁大学就明确要求至少两封推荐信,其中一封来自老师,另一封可以是导师或其他人。这时候 Naviance 可能会帮你管理推荐信的提交情况,避免遗漏。 最后,别忘了检查 Common App 的格式要求。有些学校会指定文件类型,比如 PDF 或 Word 文档,还有字数限制。比如芝加哥大学的文书要求不超过500字,超了就会被自动拒绝。这类细节如果不注意,可能会让你的努力白费。 说到底,Naviance 和 Common App 都是帮助你完成申请的工具,但它们的用途不同。不要因为一时混淆而耽误了整个流程。现在就开始梳理你的信息,确保每一项都准备妥当,这样在申请季才能从容应对,顺利拿到心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