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点 | 步骤 | 注意点 |
|---|---|---|
| 耶鲁校长的演讲内容 | 理解“无用知识”的价值 | 不要只看短期回报 |
| 留学中的跨文化体验 | 接触不同学科和思想 | 保持开放心态 |
| 历史、哲学与艺术的作用 |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 重视长期影响 |
记得我第一次去UBC(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上课时,老师问我们:“你觉得学历史有什么用?”当时大家都愣住了。一个同学说:“能背出年份。”另一个说:“考试会考。”但老师笑了笑,说:“真正有用的是它让你知道人类怎么走过来的,怎么走到现在的。”这句话一直印在我脑子里。
在纽约大学(NYU),有个叫艾米的学生,她主修计算机科学,但她每周都会选一门哲学课。她说:“编程是解决问题,而哲学是思考问题本身。”后来她在创业时,正是靠这种思维方式找到了市场缺口。她的公司现在发展得很好。
你可能觉得学历史、哲学这些“没用”的东西,不如学英语或编程来得实在。但别忘了,哈佛大学的课程设置里,学生必须至少修一门人文类课程。这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让人学会思考。
很多留学生回国后,发现自己虽然掌握了一门外语,但对异国文化还是陌生。比如在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生要参加跨文化交流项目,这让他们在课堂外学会了如何与不同背景的人沟通。
如果你只追求实用技能,可能会错过一些更深层的成长机会。比如在剑桥大学,学生们常常花时间研究古希腊哲学,而不是直接学习商业管理。但他们毕业后,很多人成了创新企业的领导者。
艺术也是“无用之学”之一。在巴黎美术学院,学生被鼓励多画、多想,而不是急着出作品。他们学到的不是技巧,而是观察世界的方式。这种能力在任何行业都能派上用场。
你有没有发现,那些看似“没用”的知识,反而最能帮你应对生活中的难题?比如你在国外遇到文化冲突时,如果了解当地的历史和价值观,就能更好地融入环境。
不要因为别人说“这个没用”就放弃。有时候,真正改变你人生的,不是那些你能立刻看到效果的东西,而是那些让你慢慢成长的东西。
下次选课时,不妨试试选一门你从来没想过要学的课。也许你会发现自己从未察觉的潜力。
其实,真正的学习从不讲“有用”或“没用”。它只是在不断打开你的视野,让你变得更聪明、更有同理心。
别怕尝试新事物。即使你现在不知道它们有什么用,未来某一天,你会发现它们对你来说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