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点 | 步骤 | 注意点 |
|---|---|---|
| 转学申请 | 说明学术背景、转学动机 | 强调连贯性,避免负面评价前校 |
| 直录申请 | 展示个人经历与兴趣 | 突出独特性,避免泛泛而谈 |
我有个朋友叫小林,去年从国内一所普通大学转到了加拿大UBC。他当时写PS的时候,特别纠结:到底该重点讲自己为什么离开原来学校,还是多说说自己未来的目标?结果他的文书因为太关注“过去”,差点没通过审核。后来他调整了方向,把重点放在学术目标和对新学校的匹配度上,最终顺利拿到录取。 这其实很常见。很多留学生在申请时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到底是写转学的“原因”还是直录的“故事”?其实,这两者差别很大,关键就在于你要知道自己的申请身份是什么,然后根据这个身份来调整内容。 转学申请最核心的是要让招生官看到你学术上的连贯性。比如,如果你是从美国某大学转学到NYU,你的PS就要说明你在原校学了什么,为什么想换环境,以及新学校能怎么帮你实现目标。比如,一个学生可能在原校学了基础课程,但发现专业方向不太对,所以转去NYU读更符合自己兴趣的课程。这种情况下,文书的重点是“为什么改变”,而不是“原校不好”。 而直录申请则更像是一次自我介绍。你需要展示你过去的经验、兴趣,以及为什么选择这所学校。比如,一个学生可能从小喜欢计算机,参加过编程比赛,也做过一些项目,那么他在Essay里就可以详细描述这些经历,并说明为什么想在某个学校继续深造。这时候,重点不是“为什么离开”,而是“为什么适合这里”。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学生从国内转学到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他的PS应该强调他在国内的学习情况,如何为现在申请的专业打下基础,以及他希望在墨尔本大学获得什么样的资源。这样招生官会觉得他是有准备的,而不是随便换地方。 再比如,一个学生直接申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他的Essay可以讲他高中时参与过的社区服务,或者他对某个领域的热情,甚至是他第一次接触到相关知识的经历。这样的内容能让招生官感受到他的个性和潜力,而不是单纯看成绩。 很多人可能会问,那如果我现在还没决定是否转学,该怎么办?其实你可以先从直录的角度思考。比如,写一篇关于自己兴趣的Essay,看看能不能打动招生官。一旦你确定要转学,再回头调整PS的内容,重点放在学术背景和未来规划上。 还有一个要注意的地方是,别在PS里抱怨原来的学校或教授。即使你真的不满意,也不要把精力放在批评上。招生官更关心的是你能带来什么,而不是你之前遇到了什么问题。比如,你可以简单提到“原校课程设置与我的研究方向不完全匹配”,但不要深入吐槽。 另外,不同学校的政策也会影响你的写作策略。比如,有些学校要求明确说明转学动机,有些则更看重学术表现。这时候你需要查清楚目标学校的具体要求,再针对性地调整内容。比如,纽约大学(NYU)就鼓励学生在PS中说明自己为什么选择该校,而加州大学系统则更注重学术背景的连续性。 还有一点是,不要照搬别人的模板。每个学生的经历都是独特的,你的PS和Essay也要反映这一点。比如,你可以写一次失败的经历,但重点不是失败本身,而是你从中学到了什么,以及它如何影响了你现在的学习目标。 最后,建议你多找几个学长学姐聊聊他们的经验。他们可能已经走过这条路,知道哪些内容容易被忽略,哪些部分最能打动招生官。比如,有人曾告诉我,他们在写Essay时,加入了一些生活细节,比如“我喜欢在图书馆待到闭馆,因为我喜欢那种安静专注的感觉”,这让他们的文书显得更真实。 写PS和Essay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自我反思的机会。无论你是转学还是直录,都要诚实面对自己的经历和想法。只要内容真实,逻辑清晰,再加上一点个人特色,你就离成功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