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留学生揭秘打工真实故事

puppy

这篇文章真实记录了多位新西兰留学生在打工过程中的亲身经历。从餐厅服务员到家教、从快递员到农场工,他们分享了工作中的挑战与成长。有的同学在打工中学会了独立与时间管理,也有人经历了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的困扰。文章不仅揭示了留学生活背后的辛苦,也展现了年轻人在异国他乡努力奋斗的坚韧与乐观。对于正在考虑打工的留学生来说,这是一份真实而实用的参考,帮助大家更好地规划自己的留学生活。

盘点 步骤 注意点
打工类型 申请流程 签证规定
餐厅、家教、快递、农场 找兼职平台、联系雇主、提交材料 每周工作不超过20小时,寒暑假可全职

我第一次去新西兰时,还带着对异国生活的憧憬和一点点不安。记得刚到奥克兰那会儿,我连怎么在超市买东西都得问当地人。那时候我就想,如果能边读书边打工,既能赚点生活费,又能更快适应环境,那就太好了。但真正开始打工后,才发现这背后有太多故事。 我在奥克兰大学读本科,刚开始是去一家本地餐厅当服务员。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坐半小时公交到店里,然后一整天都在端盘子、擦桌子、收银。刚开始特别不习惯,因为英语不是母语,有时候顾客说话太快,我根本听不懂。有一次,一个老外客人问我能不能给他多加点辣酱,我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他是在说“spicy”。后来我才明白,语言不仅仅是单词的问题,还有语速、口音和文化差异。 不过,这段经历让我学会了时间管理。以前在学校里总是拖到最后一刻才写作业,但打工后,我必须早起、准时上班,晚上还得挤时间复习。慢慢地,我发现自己效率变高了,也不再那么焦虑。虽然辛苦,但我觉得这段日子让我变得更独立。 我的朋友小林也是留学生,她来自北京,在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学商科。她一开始想找一份和专业相关的工作,比如在公司做助理或者市场调研。但现实很残酷,很多公司只招本地人,或者要求有工作经验。最后她只能去一家家教机构,给高中生辅导数学。刚开始她有点失落,觉得自己的学历用不上。但后来她发现,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学到了很多,比如如何组织语言、怎么更清晰地表达概念。而且,通过教学生,她还交到了不少朋友,甚至有人请她帮忙准备考试。 其实不只是学业,打工还能让人更了解当地文化。我有个同学叫李晨,他在坎特伯雷大学学工程。他做过一段时间的农场工,主要负责收割小麦。那时候正值夏季,太阳很大,每天从早上七点干到下午五点。一开始他觉得自己吃不了这个苦,但坚持下来后,他发现农民真的很不容易,也更懂得珍惜食物。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这份工作认识了一群当地的年轻人,他们一起干活、聊天,还带他去参加一些社区活动。这让他对新西兰的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些同学可能担心打工会影响学习,但我见过很多成功的例子。比如,我在UCLA的朋友阿杰,他一边读计算机科学,一边在硅谷的科技公司做实习。他的经验告诉我,只要安排好时间,打工不仅不会影响学业,反而能提升能力。他说:“我每天晚上写代码,白天去公司开会,虽然累,但学到的东西比课堂上多很多。” 不过,打工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些同学可能会遇到不公平待遇,比如被拖欠工资,或者被老板压榨。我认识的一个女生在一家咖啡馆打工,结果连续一个月没拿到工资。她当时很无助,不知道该怎么办。后来她在学校的职业发展中心找到了帮助,终于拿到了属于自己的钱。这件事让她意识到,打工前一定要了解自己的权益,也要学会保护自己。 还有一些同学因为语言问题,在工作中遇到了困难。比如,我有个朋友在快递公司做分拣员,每天要处理大量的包裹。有一次,他误把一个寄给别人的包裹送错了,客户投诉了。他当时特别自责,担心会被开除。但经理没有责怪他,反而教他怎么更好地检查包裹信息。这次经历让他学会了细心,也让他更自信了。 新西兰的留学政策对打工有明确规定。根据移民局的规定,国际学生在学期期间每周最多可以工作20小时,寒暑假可以全职工作。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很多同学可能不了解,以为可以随便打工。如果超时,可能会被罚款甚至影响签证。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别为了赚钱而忽略了规定。 打工不仅仅是为了赚钱,它更像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我认识的很多人,通过打工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处理压力、如何规划时间。这些经验对以后找工作也很有帮助。就像我之前说的,有些人刚开始觉得打工很辛苦,但后来回头看,才发现那是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之一。 如果你正在考虑打工,我想告诉你,不要害怕,也不要犹豫。虽然过程可能会有挑战,但只要你愿意努力,就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记住,打工不是负担,而是机会。它让你更了解这个世界,也让你更有力量面对未来的挑战。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19035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