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乌大使亮相基辅大学诗园揭幕仪式

puppy

近日,中国驻乌克兰大使出席基辅大学诗园揭幕仪式,与师生共同见证这一文化盛事。诗园作为中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旨在促进两国青年在诗歌与文学中的深度对话。大使在致辞中表达了对留学生们投身中乌友谊事业的鼓励,寄语大家以文化为桥,增进相互理解。活动现场气氛热烈,留学生们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让他们感受到祖国的关怀与支持,也更加坚定了在海外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信心。

盘点 步骤 注意点
中国驻乌大使出席基辅大学诗园揭幕仪式 了解中乌文化交流活动,参与其中 关注官方信息,积极参与文化活动
留学生在海外传播中华文化 主动分享中国文化,参与社团活动 尊重当地文化,避免文化冲突
中乌友谊通过诗歌与文学加深 阅读两国文学作品,交流心得 保持开放心态,增进相互理解

记得去年冬天,我在莫斯科的一个留学生聚会上听一位学长讲他参加中法文化节的经历。他说当时自己是第一次站上舞台,用中文朗诵法国诗歌,紧张得手心冒汗,但结束后却觉得特别自豪。他说:“那一刻我才真正觉得自己是一个‘文化使者’。”这句话我一直记到现在。

对于留学生来说,文化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每天都在经历的现实。比如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学校每年都会举办“中华文化周”,留学生们可以展示书法、茶艺、传统服饰,甚至还能教外国同学包饺子。这些活动不仅让外国学生了解中国,也让我们自己更深入地认识自己的文化。

在美国纽约大学(NYU)的校园里,有一个“国际学生中心”,专门帮助留学生适应新环境。他们定期组织文化沙龙,邀请不同国家的学生分享家乡的故事。有一次,一个来自中国的留学生讲起她小时候在农村看露天电影的经历,台下很多美国同学都听得入神。这种交流就像一扇窗,让人看到世界的多样性。

回到乌克兰的这次活动,中国驻乌大使亲自出席基辅大学诗园揭幕仪式,这本身就是一种鼓励。诗园不仅是文学爱好者的聚集地,更是中乌青年互相学习的平台。我看到现场有留学生们在和乌克兰学生一起朗诵诗歌,有人用中文读《静夜思》,有人用乌克兰语读普希金,那种跨越语言的共鸣真的很动人。

留学不只是为了拿文凭,更是为了拓宽视野、积累经验。像在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读书的同学,很多人都会利用假期去欧洲其他国家旅行,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这种方式不仅能丰富人生经历,还能为将来就业打下基础。

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UNSW)的留学生中,有不少人加入了“中华文化协会”。他们定期举办讲座、展览,甚至还会邀请当地艺术家合作。这些活动让中国学生有机会在异国他乡找到归属感,也让外国朋友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

其实,每个留学生都能成为文化的桥梁。哪怕只是在课堂上分享一次家乡的故事,或者在社交媒体上传一张中国传统节日的照片,都是在传播中华文化。就像那位在莫斯科演讲的学长说的,有时候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能改变别人对中国的看法。

如果你也在国外读书,不妨试着参与一些文化交流活动。无论是加入学校的国际学生组织,还是主动联系本地社区,你都会发现,自己正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别小看这一点点努力,它可能在未来某一天,成为你人生中最值得骄傲的回忆。

留学生活虽然充满挑战,但也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我们。不要只想着回国后能做什么,而是先想想现在能为中乌友谊做些什么。也许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已经成为连接两个国家的一座桥。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17643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