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点 | 步骤 | 注意点 |
|---|---|---|
| 兼职诈骗 | 核实公司信息,查看官网、社交媒体 | 不轻信“高薪”承诺,保护个人信息 |
| 签证代办骗局 | 通过使馆或学校官方渠道办理 | 警惕低价服务,避免提供敏感信息 |
| 留学中介陷阱 | 确认中介资质,咨询学校招生办 | 不要被“保录取”话术迷惑 |
你有没有想过,一个普通的周末下午,有人突然发来一条消息:“同学,我这里有个高薪兼职,每天150刀,只要你能完成任务。”听起来是不是挺诱人的?可你刚到国外,对一切都还陌生,又特别想赚点生活费。于是你点开链接,填写了个人信息,结果第二天就收到短信说你的银行卡被盗刷了。 这不是虚构的故事,而是很多留学生的亲身经历。去年,UBC(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就有几个学生因为轻信网络上的“兼职招聘”,被骗走数千美元。他们以为是好机会,结果却被骗子利用了身份信息。 这种骗局之所以屡见不鲜,是因为留学生常常处于一个“两头不到岸”的状态。既不像本地人那样熟悉规则,也不像国内朋友那样有经验。加上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很容易被一些看似“正规”的网站或广告骗到。 比如,有些“留学中介”打着“快速签证”“保过”“免雅思”的旗号,吸引急于入学的学生。但其实这些机构根本不是官方授权的,甚至可能只是个人在做代理。去年,纽约大学(NYU)就有学生被这样的中介骗走了学费,结果签证一直没下来,最后只能退学。 还有一些“兼职”骗局,表面上看是正规公司,其实是诈骗团伙设下的陷阱。他们会要求你先交“保证金”或者“培训费”,然后消失得无影无踪。曾经有个同学在悉尼找到一份“快递员”工作,结果被要求先交200澳元“入职费”,后来发现那家公司根本没有注册。 如果你觉得这些事离自己很远,那就错了。去年,美国国土安全部发布报告指出,针对留学生的诈骗案件数量在过去五年增长了40%以上。其中,以“兼职”和“签证代办”为主的骗局最常见。不只是中国学生,其他国家的留学生也经常中招。 所以,别以为自己不会被骗,只要你不小心,就可能成为下一个受害者。尤其是当你看到“轻松赚钱”“免费申请”“快速通过”这类字眼时,一定要多留个心眼。 遇到问题时,不要自己硬扛。多跟学校的国际学生办公室联系,他们通常会有专门的反诈热线。还有就是多和同乡会保持沟通,大家的经验往往比你自己摸索更靠谱。比如,斯坦福大学的留学生群里,就有很多人分享过如何识别诈骗信息,甚至组织过防骗讲座。 如果真的遇到可疑情况,第一时间报警,同时向使馆报备。很多国家的使馆都有中文服务窗口,可以直接打电话过去说明情况。记住,越早行动,损失就越小。 现在你可能会想:“我该怎么防范?”其实方法很简单。第一,不要随便点击陌生链接,特别是那些看起来像“学校通知”或者“签证更新”的邮件。第二,所有涉及金钱的事情,都要先核实对方身份。第三,遇到不确定的情况,直接找学校或使馆问清楚。 还有一个小建议,就是在手机上安装官方的反诈APP。比如,加拿大有“加拿大警方反诈中心”APP,美国有“FBI反诈指南”。这些工具能帮你自动拦截可疑电话和短信。 别觉得这些事情太麻烦,但它们真的能帮你避开很多坑。想想看,如果因为一时疏忽被骗走几千块,那对你来说可能是一笔不小的损失,甚至影响学业。 所以,从今天开始,把“警惕诈骗”当成一种习惯。不管是找工作、申请签证,还是处理其他事务,都多留个心眼。毕竟,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别等到被骗了才后悔,那时候再怎么补救都来不及了。保护好自己,才能安心求学、顺利生活。希望你能早点行动,远离这些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