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 | 步骤 | 注意点 |
---|---|---|
英国大学 | 职业规划、实习机会、行业资源 | 尽早准备,关注细节,主动沟通 |
金融专业 | 课程选择、证书考取、项目参与 | 结合兴趣与市场需求 |
跨专业学生 | 补充基础、寻找相关实习、建立人脉 | 不要被背景限制 |
去年秋天,我在伦敦一家投行的会议室里见到了一个刚毕业的留学生。他叫李明,是帝国理工学院的金融工程专业毕业生。他的故事让我很受触动——他大三时就拿到了高盛的暑期实习,毕业后直接转正了。
其实,很多留学生都和李明一样,在英国大学期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人脉,最终顺利进入顶尖金融机构。但问题是,很多人并不清楚这些机会是怎么来的。他们可能以为只要成绩好就能拿到offer,或者觉得只有金融专业才有资格进投行。这其实是误解。
英国大学在帮助学生就业方面有非常成熟的体系。比如,曼彻斯特大学的职业发展中心每年都会举办上百场招聘会,和摩根大通、汇丰等公司保持紧密合作。学生们可以在这里直接和HR面对面交流,甚至当场获得面试机会。
像UCL(伦敦大学学院)这样的学校,还会邀请行业大咖来做讲座。有一次,一位摩根大通的高管来分享职场经验,现场气氛特别热烈。学生不仅听得认真,还积极提问,甚至有人当场得到了内推机会。
如果你是金融专业的学生,那一定要利用好学校的资源。比如,剑桥大学的商学院就有专门的“职业导师计划”,每个学生都能匹配到一位行业内的导师。这些导师会根据你的背景和目标,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包括如何准备简历、怎么应对面试。
跨专业的学生也别灰心。我认识一个学计算机的同学,他想转行做金融科技。他没有放弃自己的专业优势,而是主动参加了一些金融相关的线上课程,并在学校的创业比赛中获得了奖项。结果,他在毕业后成功进入了渣打银行的金融科技部门。
英国的留学政策对国际学生非常友好。比如,英国政府推出的“毕业生工作签证”允许留学生在完成学业后留英两年找工作。这个政策给了很多学生更多时间去积累经验,而不是一毕业就匆匆回国。
模拟面试也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像爱丁堡大学就定期组织模拟面试活动,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练习。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同学在模拟面试中表现得非常自信,结果真的收到了某投行的offer。
除了学校提供的资源,自己也要主动出击。比如,多参加一些行业活动,加入相关的微信群或LinkedIn群组。这些地方往往能第一时间获取招聘信息。
有些学生可能会担心自己的英语不够好,或者没有相关经验。其实,英国大学的许多课程都注重实践,比如诺丁汉大学的金融专业就设有“企业合作项目”,学生有机会在实际工作中学习。
还有就是证书的重要性。比如CFA一级考试,虽然难度不小,但通过后会对求职有很大帮助。很多投行在招聘时都会优先考虑有证书的人。
最后想说,英国大学不仅是学习的地方,更是通往梦想职业的跳板。只要你愿意努力,抓住每一个机会,你也能像李明一样,走进自己理想的金融公司。
别等到毕业才开始着急,现在就开始规划吧。哪怕只是每天花半小时了解行业动态,也会让你比别人更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