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 | 注意点 |
---|---|
精准撰写邮件 | 主题简洁,内容针对教授研究方向,避免模板化 |
初次见面礼仪 | 注意穿着整洁,准时到达,态度谦虚诚恳 |
展示研究兴趣 | 结合教授课题提出具体想法,体现独特见解 |
小明是个标准的理工科学生,打算去日本东京大学读研。最开始,他给几位教授发了“大家好,我想申请您实验室”的邮件,结果全都石沉大海。后来他换了策略,针对每个教授的论文写明自己的想法,礼貌表达想合作的愿望。结果,不到两周内,就收到了东京大学某位教授的面试邀请。小明自己都没想到,调整一点点写邮件的姿势,竟然能有这么大变化。这说明,教授内诺不是凭运气,而是有方法可循的。
在日本留学,拿到教授的内诺是开启学业之路的重要一步。有了内诺,不仅申请学校时更有底气,有时还能拿到奖学金或者优先选课机会。以京都大学为例,很多热门专业都要求学生先获得教授的同意,才能正式入学。所以,学会快速获得教授认可,能帮你省去很多麻烦。
说说写邮件的事儿。来自北海道大学的留学生小李,刚开始发邮件全是“尊敬的先生/女士”开头,内容也很长,教授们根本没时间看。后来她换了邮件格式:主题中直接写“申请贵实验室研究生”,“邮件开头称呼教授具体名字”,正文里第一段简单说明自己是谁,第二段点出对教授哪篇论文感兴趣,最后提出具体合作想法。这个方式极大提升了回复率。甚至有教授直接说,“这位学生很用心,愿意给机会”。
你想想,像日本早稻田大学这种竞争激烈的学校,教授每天收到几十封类似邮件。你不差别化地发一堆模板化内容,教授根本没动力回复。反过来,针对教授的研究方向提出自己独特理解,有真诚表达合作意愿,才会被记住。
见面时礼仪也很关键。东京工业大学的学长告诉我,他有一次见教授,穿着过于休闲,迟到了10分钟,教授的态度就很冷淡。后来第二次见面,他换了西装,提前10分钟到,带着笔记本认真听教授说话。教授立刻感受到他的认真,愿意帮他争取实验室位置。日本人很看重细节,准时和礼貌其实是展示你态度的第一步。
展示自己研究兴趣一定要实际。比如神户大学的留学生小王,他在邮件和面试里结合教授最近发表的论文,提出了自己想做的小实验设计,甚至拿出之前做过的相关数据。教授一下被他的专业度打动,不但给了内诺,还帮他申请了奖学金。
其实,不管你是申请早稻田、庆应,还是东北大学,方法都差不多。关键是“针对性”和“诚意”。日本教授特别喜欢那种对学科有深刻理解,有自驱力的学生。发邮件时能体现你做过功课,见面时能表达清楚自己想法,才是真的加分。
有时候,留学生可能觉得语言不够好,不自信。其实没关系。北海道大学就有不少发英文邮件成功的案例,教授更看重你态度和思路清晰。邮件里写清楚自己的背景,为什么选教授课题,表达愿意改进日语的决心,教授都会理解。
很多人忽略了准备“自我介绍”和“研究计划”这块。比如名古屋大学的学姐告诉我,她提前准备好一段1分钟的日语自我介绍,体现自己专业背景和兴趣。面谈时教授问到,她一边回答一边拿出写好的研究计划。这种准备不仅展现专业,也让教授觉得你很认真。
拿内诺还可以借助学校的国际交流中心。有的学校比如东北大学,会帮你找对口教授,甚至安排面试前的模拟。利用这些资源,能大大减少盲目发邮件的时间,也让你更有信心。
最后给你提几个实操建议:发邮件前,认真读教授最新论文,邮件开头直接叫名字;邮件别长,2-3段即可,重点明确;见面时穿着得体,哪怕是线上面试,也提前测试设备,保持眼神交流;准备自我介绍和简短研究计划,展示你对课题的理解和热情。
这些看似简单的细节,积累下来就是你和其他申请者的差别。拿到教授内诺,意味着你成功跨出留学路上最难的第一步。别怕麻烦,先行动起来。别老想着以后再准备,机会就是要现在争取。说白了,教授也会被真诚和用心打动,毕竟他也希望带一个靠谱学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