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点 | 步骤 | 注意点 |
|---|---|---|
| 转学原因 | 了解目标院校要求,准备材料 | 确保学术成绩符合标准 |
| 选课经验 | 与导师沟通,合理安排课程 | 避免选课过多或过少 |
| 文化适应 | 参与校园活动,结交本地朋友 | 尊重不同文化背景 |
| 社交挑战 | 加入学生社团,参加聚会 | 主动沟通,不要害羞 |
| 找到节奏 | 制定学习计划,平衡生活 | 保持积极心态,不轻易放弃 |
记得刚到奥克兰大学的第一周,我站在图书馆门口,手里拿着一份课程表,脑子里全是“这到底怎么选课?”“这些教授真的会教得清楚吗?”那时候我还在读大一,从UBC转过来,感觉一切都那么陌生。但正是那段经历让我明白,转学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我之前在UBC的时候,对选课系统一点都不熟悉。结果到了奥克兰大学,发现这里的选课方式完全不同。UBC的选课是在线系统,而奥克兰大学更依赖于邮件和学校官网的信息。刚开始我差点错过了关键的选课时间,后来才意识到必须提前研究学校的选课流程。
奥克兰大学的学术要求其实挺严格的。我在UBC的时候,选课比较自由,但这里需要提前和导师沟通,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比如我选了一门经济学的入门课,结果发现内容比我预想的要难很多。这时候我才明白,选课不能只看名字,还得看课程描述和教学大纲。
文化差异也是个大问题。我以前习惯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但到了奥克兰大学,我发现大多数同学都比较安静。有一次我举手回答问题,结果老师只是点点头,没有回应。后来才知道,在新西兰,课堂氛围更偏向于讨论而不是个人展示。
社交方面也遇到了挑战。我之前在美国读书,习惯了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交流,但奥克兰大学的国际学生比例相对较低。一开始我很难融入本地学生的圈子,只能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慢慢接触。比如一次校园开放日,我加入了留学生小组,认识了不少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
适应过程并不容易。我曾经因为语言障碍不敢去食堂点餐,或者因为不了解当地的生活习惯,误以为超市里的价格和国内一样。但慢慢地,我开始自己做饭,学会了用公共交通工具,甚至能和邻居聊上几句。
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很重要。我曾经试过每天熬夜赶作业,结果第二天上课总是昏昏沉沉。后来我调整了作息,把时间分配得更合理,效率反而提高了。学会管理时间,是我在这里最大的收获之一。
现在回头看,转学的经历虽然充满挑战,但也让我成长了很多。我不再害怕提问,也不再担心自己不够优秀。奥克兰大学教会我的不只是知识,还有如何在陌生环境中找到归属感。
如果你正在考虑转学,或者刚刚来到新西兰,记住一点:不要害怕犯错。每个人都会经历适应期,关键是保持开放的心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
别急着给自己太大压力,先从小事做起。比如试着和身边的同学打个招呼,或者去图书馆多借几本书。你会发现,一切都没有想象中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