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 | 注意点 |
---|---|
了解自我兴趣和能力 | 不要盲目听别人,结合自身长处选专业 |
研究学校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 | 查官网、看课程描述,了解专业方向 |
结合未来职业规划 | 关注专业就业率和行业趋势 |
避开选课雷区 | 注意课程难度和时间冲突,提前咨询学长学姐 |
利用学校资源和政策 | 利用导师、学业顾问和选课系统辅助决策 |
刚来UBC的李明,那天跟我吐槽:“学长,我完全不知道该选啥专业,听朋友说商科赚钱快,但我又没啥兴趣,课程还特别难。”我跟他说,别急,这事儿咱得一步步来,盲目跟风只会越选越乱。选专业和课程是留学生最头疼的事,但搞清楚了,能让你省很多折腾和后悔。
你看,NYU的国际学生很多,学校提供的专业五花八门。有个同学小张,高中学理科,刚进NYU想学计算机科学,结果上了几门课后发现自己更喜欢数据分析。通过学校的职业发展中心,她换了专业,后来去谷歌实习。这就是为什么提前了解专业和课程很关键,能帮你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方向。
从兴趣出发,别被热门专业绑架
很多留学生一开始都被“热门专业”吸引。比如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商学院很有名,很多人觉得学商科毕业后好找工作。但我朋友小刘学商科一年后告诉我:“我真心不喜欢财务和市场营销那些课,压力大得喘不过气。”他后来转到传媒专业,发现自己更有动力,成绩也上去了。
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UBC有个叫Jessie的学生,她高中时喜欢画画,刚来加拿大学设计专业。她说设计专业课程虽然比其他专业更累,但她乐在其中。大家都说她作品很有个人风格,毕业后也接了不少设计项目。这说明,踏踏实实找自己喜欢的专业,才是长远的路。
了解专业设置,别凭名字瞎选课
不同学校的专业名字可能很相似,实际课程内容差别挺大。比如NYU的“心理学”专业有基础心理、认知神经科学等细分方向,选课前一定要看详细课程介绍。我的室友Kate选了“心理学”专业,刚开始没仔细看,选了很多基础课,后来发现自己更感兴趣的神经科学方向课程没选到,耽误了一学期。
学校官网往往有专业课程的详细规划。像UBC的课程系统会列出每门课的先修要求、课程内容、考核方式,非常实用。别怕麻烦,多看看这些介绍,避免盲目跟风,选到自己不喜欢或不适合的课。
结合未来职业规划,选对专业是关键
你想毕业后做什么?这问题很重要。比如加拿大留学生想申请工签,很多人选工程、计算机专业,因为这些专业毕业后更容易拿到工作签证。UBC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率非常高,毕业后3个月内找到工作的比例超过85%。
我的学弟小王,留学前想当金融分析师,选了UBC商科,专攻金融方向。期间他还参加了学校的职业发展项目,实习了两家公司。毕业顺利进入多伦多一家投行工作。他之所以成功,是因为选专业时就考虑了就业形势和自己兴趣。
规避选课雷区,别让小细节坑了你
选课时有不少“坑”。比如课程时间冲突,学分超限,或者选了太难的课,影响GPA。我朋友小李在NYU选课时没注意,两个必修课时间撞车,只能放弃其中一门,最终延长了毕业时间。
还得注意课程难度。很多学校都会有课程评价系统,像UBC的RateMyProfessors,能帮你了解教授教学风格和课程难度。选课前可以多问问学长学姐、看评价,避免一头扎进很难但自己没准备好的课程。
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找人帮忙很重要
学校都有学业顾问和辅导中心,很多留学生没用好这些资源。比如UBC的学业顾问能帮你规划课程,解释学分要求,还能告诉你换专业的流程。别怕麻烦,主动去问,能省很多弯路。
NYU的职业发展中心也很棒,除了帮忙找实习,还会组织选课和专业说明会。我的朋友小陈就是通过这些活动,了解了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还有线上选课系统,很多都支持模拟排课,试着排一排,看看时间安排是否合理。
换个角度说,选专业和课程是为自己铺路
选专业和课程,别只看“别人说什么”或者“专业热门不热门”。这是为自己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铺路的事。你花钱花时间留学,不是随便学几个课程就行,而是希望毕业时有竞争力,有方向感。
很多人留学一年两年才发现自己专业选错了,换专业可能得延长学业,压力大。要是能早点重视这个环节,你的留学路会顺很多。别怕麻烦,找对人聊聊,了解清楚,再做决定。就像我当年也迷茫过,后来定好方向,才感觉踏实。
你想想,选对了专业和课,学起来有动力,成绩好,实习机会多,找工作顺利。这样留学才值,才不虚此行。赶紧行动,从兴趣和未来出发,好好规划你的学习路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