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 | 注意点 |
---|---|
收到waitlist通知 | 别慌,先搞清楚学校的waitlist政策 |
写信表达兴趣 | 针对学校和专业,真诚且具体 |
补充新成绩或活动 | GPA(平均成绩)和TOEFL(英语水平考试)都能加分 |
做好Plan B准备 | 录取不确定,别把所有鸡蛋放一个篮子 |
那天收到UBC的waitlist邮件,我心里那个忐忑啊
记得我申请UBC(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时候,满心期待地等着录取结果。结果邮件一打开,写着“你被waitlist了”,我瞬间懵了。那时候身边留学生朋友都说,waitlist其实就是半被拒,转正机会小得可怜。后来我才知道,真相没那么绝对。你是不是也遇过类似情况?waitlist到底是个啥?转正机会有多大?这篇文章咱们就聊聊,帮你把心稳住,也告诉你怎么争取。
waitlist是个啥?留学生尤其要懂
简单说,waitlist就是学校给你发了个“先放着,我们还没决定录不录你”的通知。它不像直接拒绝,也不像录取。举个例子,NYU(纽约大学)录取挺激烈的,收了太多优秀申请后,会有一部分学生进入waitlist。学校会等看其它录取学生有没有放弃,位置多了才会通知你转正。留学生因名额限制更感焦虑,但其实waitlist给了“多等一线希望”。
转正机会到底多大?看学校和年份差别大
我身边有朋友去年申请了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被waitlist后转正的概率大概在10%-15%。但申请哈佛的朋友告诉我,哈佛waitlist几乎没啥希望,转正率不足5%。这说明学校性质和当年招生计划都会影响机会。加拿大的UBC、麦吉尔大学,waitlist转正率会稍高一点,尤其是文科和理科热门专业。美国部分综合排名靠前的学校,一般名额紧张,转正率自然低。
留学生的waitlist更难?不完全对
很多留学生觉得自己天生被劣势,毕竟学费高、签证繁琐,学校更倾向录取本地学生。的确,部分学校会优先考虑本地学生稳定率,但也有例外。比如多伦多大学(UofT)非常看重学术潜力和语言能力,TOEFL(托福,英语考试)成绩高的留学生,在waitlist里表现会更有优势。你要记得,语言、学术背景和个人陈述的打磨,能帮你从众多waitlist中脱颖而出。
怎么增加转正几率?我给你说说我朋友的实战经验
我一个朋友申请宾夕法尼亚大学(UPenn),被waitlist后并没放弃。她写了封邮件给招生官,表达自己对专业的强烈兴趣,还附上了最近的GPA(平均成绩)提升和最新的科研成果。再加上她的TOEFL成绩提高了,招生官看到她积极准备和进步,最后成功转正。关键是别光等消息,要主动联系,更新信息,表现你的诚意和实力。
waitlist期间千万别放松,准备Plan B
我认识几个被名校waitlist的朋友,最后没转正,心态崩了。其实这时候准备备用方案特别重要。比如申请第二批学校、或者准备明年再战。像加拿大的很多大学都会有滚动录取,申请晚点也有戏。别把所有希望压在waitlist上,心里有备选,才能不至于崩溃,走得更稳。
学校政策会变,留学生要随时关注官方信息
每年学校的招生政策会有所调整,比如疫情期间,有的校方减小了国际生名额,有的增加了线上课程。UBC和多伦多大学官网都会更新最新waitlist和录取动态。别只靠论坛八卦,多关注官方消息很关键。比如UBC有时会公布waitlist人数和转正比例,能帮你更清楚大概情况。
心态调整是关键,别让waitlist绑架你的人生
我也经历过被waitlist的煎熬,那种“等消息”的不安感很折磨人。其实你要把它当成一个机会,而不是失败。waitlist给你多一点时间准备,告诉你离梦想不远。平时多跟学长学姐聊聊,分享心路历程,心情会好很多。记住,学校录取只是人生一站,后面还有很多路可以走。
如果你被waitlist了,马上干这几件事
别刷手机盯着邮箱发愁,赶紧写封邮件给招生办公室,表达你对学校的坚定兴趣和热爱。然后整理最近的成绩单、竞赛获奖、实习经历这些新材料,发给学校证明你在变强。还可以联系你的推荐人,让他们补充推荐信。这样招生官会觉得你热情满满,实力也在不断提升,转正可能性自然高了。
大家伙儿,waitlist其实没那么可怕,别轻易放弃!
说实话,waitlist就像宿舍里的“候补床位”,你没拿到第一张床,但只要有人退床,你就能马上搬进去。转正机会大小,跟你准备和争取力度直接挂钩。别等消息像遇见“死神”,趁现在动起来,把GPA和TOEFL继续提上去,写封信告诉学校你多想来。心里没底没关系,做好准备,机会就会来敲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