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 | 注意点 |
---|---|
熟悉校园环境 | 别只靠手机地图,多走走,找图书馆、教室、超市位置 |
注册学术账号和平台 | UBC有Canvas,NYU用Brightspace,查作业考试都靠它 |
参加迎新活动 | 认识同学,了解学校资源,别怕尴尬,大家都一样 |
确认课程安排和GPA计算 | GPA是平均成绩点,关系奖学金和毕业,得搞清楚 |
了解签证和打工规定 | 各地政策不同,别违规,影响续签和未来计划 |
留学生开学首周必做清单,帮你轻松适应新生活(一)
记得我刚到UBC那会儿,行李还没放好,手机里导航也没电了,整个人超级迷茫。周围全是陌生面孔,连图书馆在哪儿都搞不清楚。后来发现,头几天搞定几件关键事,后面才没那么慌。开学首周,其实是决定你留学生活顺不顺的关键期。毕竟新环境、新课程、新朋友一波接一波,抓住这段时间的节奏,后面就轻松多了。
1. 亲自逛校园,别只靠手机地图
UBC的校园能绕几圈,第一次去图书馆的时候我就迷路了。手机地图虽然方便,但信号不稳或没电就麻烦了。那周我每天花点时间,慢慢熟悉教学楼、学生中心、超市和地铁站。比如UBC有个叫The Nest的学生中心,里面有咖啡厅、打印店、还有休息区,这些地方开学后用得多。NYU的朋友告诉我,他们学校地处纽约市区,虽然交通方便,但校园其实分散,确定教室在哪儿比想象中更费劲。亲自走一遍,心里踏实,也方便认识校园生活节奏。
2. 赶紧注册学校的学术平台
每个学校都会有一个在线平台,像UBC用Canvas,NYU用Brightspace,都是查课程大纲、作业、成绩的地方。刚开学,老师会发第一周的任务和通知,你不登录就容易漏掉重要信息。比如我有堂课第一节没上线Canvas,结果错过了几次测验时间。提前注册账号,绑定邮箱,开启手机推送,保持信息畅通超重要。
3. 不要害羞,去参加迎新活动
刚开始我很怕尴尬,见到那么多陌生人不敢主动说话。后来参加了UBC的International Student Welcome,认识了好几个室友和学长学姐,大家互相介绍,聊留学生活和打工经验。NYU那边的迎新周会有各种俱乐部招新,体育活动和校园导览,积极参加不仅能认识朋友,还能了解各种资源。其实大家都是新生,主动点,收获绝对超预期。
4. 认真确认课程安排,了解GPA怎么算
GPA就是平均成绩点(Grade Point Average),留学期间成绩好不好直接影响奖学金申请和未来就业。UBC和NYU的GPA计算方式稍有不同,但基本都是按A、B、C等级给分。开学前要确认课程时间、教室和考试安排,别像我第一学期把两门课时间弄重了,后来赶着换课半天没睡。学校一般会有学术顾问帮忙,记得利用这个资源,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5. 了解你的签证和打工相关规定
很多留学生都有打工计划,但签证规定各地不同。比如加拿大的学生签证允许每周打工20小时,假期可以全职。美国F1签证允许校内打工,也有严格限制。刚开学的时候,一定要确认清楚自己的身份允许做什么,别因为超时工作被移民局盯上。UBC国际学生服务中心会定期开讲座,分享最新签证和打工政策,建议一定参加,别自己瞎猜。
其实开学首周这几件事,就是帮你在新环境里立足。别光顾着搬家、玩手机,花点心思熟悉学校和规则,后面省心又省力。你看,咱们都是从迷茫到有方向过来的,做完这些,立马感觉自己像个“老留学生”了。别怕麻烦,开学不忙,后面忙死你。赶紧去落实吧,越早搞定,越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