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步骤 | 注意点 |
|---|---|
| 1. 明确联系目的 | 提前准备好简历、成绩单等材料,避免临时抱佛脚。 |
| 2. 查找教授信息 | 通过学校官网或学术平台(如Google Scholar)了解教授研究方向。 |
| 3. 撰写邮件内容 | 语言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个人优势和与教授研究的相关性。 |
| 4. 等待回复并跟进 | 若一周内未收到回复,可适当发一封礼貌的跟进邮件。 |
| 5. 面谈准备 | 提前了解教授的研究项目,准备好相关问题。 |
嘿,你试过熬夜改个人陈述没?那感觉太酸爽了!我有个朋友,去年申请韩国大学的时候,就是靠一封得体的邮件成功拿到了教授的推荐信。现在想想,真的觉得联系教授这件事,比写个PS还重要。
在韩国留学,很多时候你不是靠分数决定未来,而是靠人脉。尤其是当你想进实验室、做研究或者拿奖学金时,直接跟教授沟通是关键。就像你在国内找工作,不也是靠人脉资源嘛?
我有个同学,在首尔大学读硕士,他一开始对韩语一窍不通,但就是靠着一封英文邮件,主动联系了导师,后来不仅顺利进入课题组,还得到了不少实践机会。你说,这事儿是不是挺有道理?
先说清楚你的目的。别一上来就问“能不能带我”,这样太生硬了。你要明确告诉教授你为什么想找他,比如你对他的某个研究特别感兴趣,或者你有相关的背景,可以帮忙做实验。
举个例子,如果你申请的是延世大学的计算机专业,你可以这样说:“我对您在AI与医疗结合的研究很感兴趣,我在本科期间做过一个关于图像识别的项目,希望能有机会参与您的研究。” 这样既表达了兴趣,又展示了能力。
查教授信息的时候,千万别只看名字。去学校官网、Google Scholar、LinkedIn,甚至Facebook上看看他们的研究方向和最近的动态。比如,高丽大学的李教授最近在做区块链应用,那你就可以在邮件里提到这一点。
像我认识的一个留学生,他在申请延世大学的经济学硕士时,特意看了教授们最近发表的论文,然后在邮件里引用了其中的一篇,结果教授很快就回了邮件。你看,细节真的很重要。
写邮件的时候,别用太复杂的句子。简单一点,把你想表达的内容讲清楚就行。开头要礼貌,中间讲重点,结尾表达感谢。比如:“Hi Professor Kim, I’m a student from China applying for the master’s program at Yonsei University. I’ve been following your work on AI and healthcare, and I’d love to learn more about your research.”
别忘了附上你的简历和成绩单。这些资料能帮助教授快速了解你的背景。有些教授会直接看附件,有的则可能需要你提供链接。总之,别让对方找不到你的资料。
有时候,教授可能因为太忙没及时回复。这时候你可以发一封简短的跟进邮件,比如:“Hi Professor Kim, I just wanted to follow up on my previous email. I’m really interested in your research and would appreciate any guidance you can offer.”
如果教授同意见面,那就提前做好功课。多了解他的研究项目,准备几个问题。比如:“您觉得这个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或者“我有没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这样能让对话更有深度。
其实啊,联系教授不只是为了拿到offer,更重要的是建立长期的关系。有时候,教授可能会帮你介绍实习、推荐工作,甚至是帮你写推荐信。所以,别把这当成一次性的任务,而是当作一种投资。
你知道吗?很多韩国教授都很重视学生的主动性。他们喜欢那些愿意自己去找资源、主动沟通的学生。你要是能表现出这种态度,他们自然也会对你更关照。
别怕被拒绝。有时候,教授可能已经招满了学生,或者暂时没有空。但这不代表你不优秀。只要你保持礼貌和积极的态度,下次再联系,说不定就有机会。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在韩国留学,别光盯着分数,多花点时间去和教授聊聊。说不定,你就找到了人生的下一个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