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 | 时间 | 关键事件 |
---|---|---|
国内本科 | 大三 | 决定跨专业申请新南威尔士大学 |
准备阶段 | 大三暑假 | 开始收集信息,联系导师 |
申请阶段 | 大四第一学期 | 提交材料,等待录取结果 |
留学生活 | 研究生 | 适应新环境,完成学业 |
嗨,大家好!我是小李,今天想跟你们聊聊我的故事——从国内本科到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大学(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简称UNSW)。我知道很多同学都对跨专业转学充满好奇,特别是像我这样从完全不相关的领域跳到另一个全新的专业。所以,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事情得从大三那会儿说起。那时候我正在读国内某所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说实话,我对这个专业还挺喜欢的,但总觉得好像少了点什么。有一天,我无意间刷到了UNSW的一个宣传视频,里面讲的是他们的环境科学专业。当时我就被吸引了,因为我觉得这正是我一直想探索的方向。虽然我的本科学历是土木工程,但我真的超级想尝试一下环境科学,看看自己能不能在这个领域找到新的热情。
于是,我开始认真研究UNSW的环境科学专业。我发现这个专业不仅课程设置很有趣,而且学校还提供了很多实习机会,让我可以直接参与一些环保项目。这对我来说太有吸引力了!不过,问题来了——我之前学的土木工程和环境科学差了十万八千里,连基础课都不一样,怎么才能说服UNSW收我呢?
我决定先找一位教授聊聊。正好我们学校的国际交流办公室有一个校友关系网,我可以联系到一些在UNSW读书的学长学姐。记得那天晚上,我给一位学长发了一封邮件,问他是否愿意帮我解答几个问题。没想到第二天他就回信了,说愿意跟我聊一聊。后来我们在咖啡厅见了面,他非常耐心地听我说了我的想法,并给我提了很多实用的建议。比如,他告诉我,虽然我没有相关背景,但如果能通过额外的努力证明我对这个领域的兴趣和潜力,还是有很大机会的。
听了学长的话,我立刻行动起来。我开始疯狂查阅资料,了解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还报名参加了一些在线课程。为了弥补知识上的差距,我还专门去图书馆借了几本入门书,每天晚上熬夜看。有一次,我甚至把一本教材翻了五六遍,就为了搞清楚其中的一个知识点。虽然累,但那种充实感真的很棒。
当然,光靠自学还不够。我还主动联系了几个教授,向他们请教一些专业问题。记得有一次,我给一位教授发邮件问了一个特别复杂的问题,本来以为不会得到回复,结果几天后竟然收到了他的邮件!他在邮件里不仅详细解答了我的问题,还鼓励我继续努力。那一刻,我真的觉得自己离目标又近了一步。
接下来就是申请环节了。我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准备申请材料,包括简历、个人陈述和推荐信。写个人陈述的时候,我可没少下功夫。我记得当时反复修改了十几遍,有时候甚至半夜还在琢磨怎么把我的经历说得更有说服力。最后,我把我的故事浓缩成了一段话:“尽管我的本科专业与目标专业相差甚远,但我始终相信,只要足够热爱并且愿意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实现梦想。”
提交完申请之后,我就开始了漫长的等待。期间,我几乎每天都刷新邮件,生怕错过任何消息。终于,在大四开学后的第三周,我收到了一封来自UNSW的邮件。打开一看,天哪,我居然被录取了!那一刻,我真的激动得差点哭出来。要知道,这不是普通的录取,而是一个世界排名前五十的顶尖大学啊!
到了澳大利亚之后,我发现这里的生活和学习方式跟国内有很大的不同。比如说,课堂上老师更注重互动,经常组织小组讨论,让大家自由发表意见。刚开始的时候,我有点不适应,因为我习惯了在国内那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过,慢慢地,我也学会了如何融入这种氛围。记得有一次,我们小组要做一个关于气候变化的项目,大家都提出了很多创意,最后我们的方案得到了老师的表扬。那种成就感,真的无法用语言形容。
除了学习,我还积极参加了各种社团活动。学校里有很多中国学生社团,比如中华文化交流协会之类的,这些组织让我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起做饭、一起庆祝节日,有时候还会一起去郊游。说实话,这样的生活真的很美好,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读书,更是在享受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这段跨专业转学的经历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它教会了我如何面对挑战,也让我明白了坚持的重要性。如果你也有类似的想法,不妨大胆去尝试。或许你会发现,原来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比想象中多得多。
好了,这就是我的故事。希望我的经历能够给你们带来一点启发。最后,祝愿每一位追梦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