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维度 | 中国高中生 | 加拿大高中生 |
---|---|---|
考试体系 | 高考成绩为主 | 平时成绩+标化考试 |
课外活动 | 以竞赛为主 | 社团参与广泛 |
申请流程 | 集中统一填报 | 多轮递交申请 |
专业选择 | 提前锁定专业 | 灵活调整方向 |
最近有个朋友问我:“听说加拿大的高中生申请大学不用高考?是不是真的?”我差点笑出声——当然不是啦!不过,确实能感受到两国高中生在申请大学这件事上的巨大差异。今天就来聊聊中国高中生和加拿大高中生申请大学到底有哪些不同。
先说考试吧。在中国,高考几乎是决定命运的一场硬仗。记得我高三那年,班里每个人都像上了发条一样,每天埋头刷题、模拟考试。有一次,老师把我们叫到办公室,指着墙上的倒计时牌说:“再过三个月,你们的人生就靠这个分数了。”听起来很夸张,但确实是事实。高考成绩出来后,几乎所有的大学录取都看这个分数。要是考得不好,连补救的机会都没有。
而在加拿大呢?这里没有统一的高考,取而代之的是平时成绩和标化考试。比如安大略省的高中生,他们的最终成绩是由七门核心课程的平均分决定的,这些课程贯穿整个高中三年。再加上SAT或者ACT这样的标化考试成绩,再结合申请文书和个人陈述,学校才会综合考量是否录取你。这就意味着,加拿大高中生的压力虽然也有,但不像中国这么集中在一场考试上。
说到课外活动,中国的高中生通常会花很多时间准备竞赛。我有个同学小王,他从高一开始就在准备全国物理竞赛,每天晚上做完作业还要熬夜刷题。他说:“如果能在竞赛中获奖,上大学的时候就轻松多了。”结果,他真的拿了全国二等奖,最后顺利进了清华大学。但在加拿大,课外活动的选择更丰富。我的邻居艾米丽是个狂热的志愿者,她每周都会去社区中心教小朋友画画,还加入了学校的辩论队。她说:“这些经历让我学到的不只是技能,还有如何与人沟通。”
申请流程上,中国和加拿大也是天差地别。在中国,高考结束后,大家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集中填报志愿,然后等着录取通知书下来。如果你觉得这个学校不够理想,基本上没机会换别的。但加拿大的申请方式完全不同。你可以同时向好几所大学递交申请,等到录取结果出来后再做决定。而且,有些大学允许学生先入学,然后再根据兴趣转专业。我认识一个叫李安的中国留学生,他在多伦多大学读了一学期工程后,发现自己更喜欢心理学,于是直接转到了心理系。这种灵活性在中国简直不可想象。
说到专业选择,中国的高中生在填报志愿时就得明确自己的目标专业。我有个表弟去年参加高考,父母让他报计算机专业,因为“前景好”。但他其实对艺术设计更感兴趣,结果还是被迫选了计算机。而在加拿大,很多大学允许学生先选一个“未定专业”的方向,比如基础科学或者文理学院,然后再慢慢探索自己喜欢的方向。我朋友凯特就是个例子,她一开始选了商科,后来发现学统计更有意思,于是转到了数学专业。这种自由度让她觉得自己是在为自己读书,而不是为父母。
当然,申请大学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我有一个加拿大的朋友乔伊,他为了申请滑铁卢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整整花了半年时间准备简历、写文书。他告诉我:“申请大学就像是一场马拉松,你需要规划好每一个步骤。”相比之下,中国的学生虽然不用写文书,但压力同样不小。每年高考结束后的那段日子,我总能看到朋友圈里各种“喜提某某大学”的消息,那种紧张感至今记忆犹新。
其实,无论是中国还是加拿大,申请大学的过程都有它的难处。关键在于,你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我见过太多中国学生因为害怕失败而放弃尝试,也见过不少加拿大学生因为犹豫不决而浪费机会。所以啊,无论在哪边,最重要的是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并为之努力。
最后想说的是,中国和加拿大虽然制度不同,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帮助年轻人找到属于自己的路。不管你是通过高考还是其他方式,只要坚持努力,总会找到那个最适合你的方向。
```